一、祖細胞假說的提出
祖細胞假說的提出,可以追溯到光緒34年,也就是1908年,一位組織學家叫Alexander A.Maximow提出了一個問題:
我認為人體的細胞都來源于同一個細胞!
由于沒有明確的證據(jù),所以人們雖然對這個假說很好奇,但是并沒有引起其他人太多的重視。
二、干細胞的發(fā)現(xiàn)
直到37年后的1945年。
美國向日本扔了兩枚原子D。不僅炸得日本無條件投降,還炸出了“白血病。醫(yī)學家們開始投入到“白血病”的治療中。但來來去去也沒取得什么突破性進展。
這時有人想到了干細胞學說——雖然依舊沒啥有力的證據(jù),但總歸還是要試一試的。此后干細胞研究正式進入到人們的視野。
23年后的1968年,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多納爾·托馬斯完成了骨髓移植手術——向白血病或貧血患者靜脈注射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細胞,手術的成功推動了干細胞研究的迅猛發(fā)展。
時至今日,干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仍然是一種有效的方法。
三、干細胞的發(fā)展初期
像白血病這種,在當時看來“必死無疑”的“絕癥”都能治,干細胞研究領細胞生物學為之振奮?
人們將青春永駐這種看起來是天方夜譚的事情,也寄希望于干細胞。
于是,1990年以后,各國政府開始大力支持干細胞研究。以臍帶血應用和體細胞管理辦法為主。
1996年發(fā)生了一件轟動的大事:英國的三只母羊共同孕育了一只小羊,但是沒有父親一只羊提供細胞核,一只羊提供細胞,一只羊負責孕育。6個月后首只克隆羊——多莉誕生了。
隨后,科學家們擼起袖子加油干。終于在1998年,美國的科學家們從人的胚胎組織中分離出了胚胎干細胞——也就是理論上可以分化成所有人體的細胞和組織的“萬用細胞”。
之后的1年里,“人類胚胎干細胞”研究成果相繼在《Science》、《TIME》周刊上,被評為“科技成就zhi首”干細胞發(fā)展正式開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。
千禧年后,干細胞開始廣泛應用于糖尿病、神經損傷、紅斑狼瘡、肝病等疾病的臨床研究中,牙髓間充質干細胞也在這一時期被科學家們發(fā)現(xiàn)——科學家從兒童脫落的乳牙中分離出了牙髓間充質干細胞。
2006年,黑科技之國——日本,又發(fā)明了另一種新型干細胞——誘導多能干細胞,發(fā)現(xiàn)它的科學家山中伸彌也在2012年斬獲諾貝爾生理學醫(yī)學獎。
總結
直到今天,干細胞的研究仍然在如火如荼的開展,基礎研究、臨床醫(yī)學都有相當一部分科研產出。雖然干細胞的發(fā)展過程并不輕松,可謂艱辛,但也沒能阻止這一產業(yè)的蓬勃發(fā)展。